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发布关于'农机“四人联弹”京郊有机甘薯第一村劳作效率提高6倍'的内容
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 田杰雄)有“京郊有机甘薯第一村”之称的延庆西王化营村,每年5月下旬会开始格外忙碌。今年5月,在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的帮助下,通过一台起垄移栽机,村里耕种的效率一下快了六倍。新京报记者获悉,通过农机、农技帮扶到京郊农村的的例子不止一个。近几年,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先后对口帮扶了密云区新王庄村、延庆区庙梁村等低收入村,通过产业带动、拓宽销路、稳定收益的方式,使得对口帮扶的三个村落已彻底“脱低”。
有了这台设备,京郊有机甘薯第一村的劳作效率提高了6倍。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拍摄
低人工高效率 农耕效率提高6倍
为了在仲秋的季节收获软糯香甜的甘薯,每年五月,是北京延庆沈家营镇西王化营村最忙碌的月份。初夏时节,农户们在地里面朝土地、挥汗如雨,是村庄农田中的常态。但在今年的这个五月,村里农田中的场面,与往年相比,多少显得“清静”了不少。
记者在村里的农田中没有看到农民弯着腰栽种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带着起垄移栽机在地里不停地来回移动,机具所经之处一行行甘薯垄随之而成,旋耕、起垄、栽苗一气呵成,坐在移栽机上辅助喂苗的四个农民一脸轻松,“有了这台机器,效率比起人工,算得上‘1个顶6个’,初夏种植甘薯,我们省了不少力气。”
四个村民使用起垄移栽机种甘薯。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据西王化营村书记王军介绍,目前试耕的田地约为3亩,按照往年人工作业,需要大约10人一起忙碌一上午才能干完,“现在这个机器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效率很高,而且大家也轻松,不用弯着腰驼着背顶着大太阳干活。”据了解,这台甘薯起垄移栽机每小时作业效率达1.5亩以上,人工作业提高了6倍。
甘薯村寻求新发展
新京报记者获悉,坐拥耕地1700亩的西王化营村,以传统的甘薯种植而著名,这里的沙土地种植出的甘薯糖度高、口感好,让这里收获了“京郊有机甘薯第一村”的美名。
然而,随着近年来村内青壮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从事甘薯生产的劳动力人口不断下降,导致该村甘薯产业受到影响,村民收入有所下降,“我们这边甘薯宴什么的之前很受欢迎,来我们延庆旅游的人都特喜欢吃,但村里有不少村民岁数也大了,干这些活有点费劲。”王军说,今年年初,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给他发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种植甘薯使用机器作业,种得又快又好,“我想着要是村里能有这么几台机器,以后干活效率高了,村里就能进一步发展甘薯产业了。”
村支书和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专家查看种植效果。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新的转机出现在最近两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宣传教育中心与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等多个市属相关部门,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在北京延庆区沈家营镇西王化营村,建立农业宣传科普教育基地。不止在科普、农技、农机方面帮助了西王化营村的甘薯产业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打造精品休闲采摘路线,助力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
推广站对口村落全面“脱低”
据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张莉介绍,今年年初,针对西王化营村甘薯种植缺乏人工的问题,探索建立了甘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在京郊进行甘薯机械化的推广,现在这台机器可以完成甘薯起垄、移栽、中耕、杀秧、收获等各环节。”据介绍,使用机器作业后,各环节的作业效率平均提高17倍以上,尤其是杀秧及收获作业,作业效率较2014年分别至少提升了50倍、62倍,亩用工量较2014年合计减少了近9个,节省人工达94.6%,亩均作业成本至少减少了800元。
其实不仅仅是在西王化营村,也不仅仅在甘薯生产上,近几年来,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先后对口帮扶了密云区新王庄村、延庆区庙梁村等低收入村,针对帮扶村普遍存在的劳动力缺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现实问题,结合现有农机装备和作物种植农艺条件,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先后制定了大蒜、谷子、鲜食玉米等特色作物的机械化设备配套方案,帮助低收入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户收益。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编辑: 匿名
本文网址:http://ycbeijing.com/news/101532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匿名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北京资讯报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上一篇: 雷雨季开启,首都机场今日再迎雷雨
下一篇: 提案热议丨让农民退休还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