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发布关于'团结村里“乐耕甜”'的内容
原标题:团结村里“乐耕甜”
▲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贵州省遵义市平正乡团结村86岁的村党总支名誉书记黄大发上山巡渠。当年,黄大发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用36年的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引来山间活水。
?团结村“乐耕甜”蜂蜜加工厂,员工在包装产品。团结村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深加工和品牌打造,让腊肉、蜂蜜、菜籽油等农特产品从大山深处走上了城市人的餐桌。
?团结村的老党员沈秀奎(右)与贫困户徐国琼合作种植了100多亩瓜蒌,目前长势良好。团结村通过党员联系帮扶贫困户,采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模式助力脱贫致富。
?团结村村民沈霞在打扫客房。沈霞家的民房被改造成了星级标准的民宿,她除了得到租金收入,还经过培训当上了服务员。
?团结村电商服务站,“店小二”王帮素在接待顾客。服务站除了帮助村民销售自家生产的农特产品外,还提供代收代发快递、代购生活用品等服务,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村民在乐耕甜种植基地里劳作。该种植基地是农旅文深度融合的智慧田园综合体,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和致富,目前团结村农旅产业产值已突破6500万元。
▼团结村乐耕甜生活农场,游客在参加山村游活动。团结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高品质的农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度假休闲,体验田园生活。
?正在建设的仁遵高速公路团结特大桥。大桥横跨团结村半坎组,通车后,从团结村到遵义城区的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初夏时节的团结村,群山环抱,山峦葱茏。田间地头,村民或翻耕稻田,或除草施肥,爽朗的笑声在山间回荡。
看着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望着村民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时代楷模、贵州遵义播州区团结村党总支名誉书记黄大发欣慰地说,“曾经的穷日子,已一去不返了”。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饭,过年才有米汤喝。”团结村过去是个“渴怕了”的深度贫困村,十年九旱,吃水成为头等大事。
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先后担任村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矢志不渝奋斗了36年,终于在1995年春建成了绕过三重大山、穿过三道绝壁,主渠长7200、支渠长2200米的引水渠,全村喝上了山泉水,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不再为水犯愁,但贫困依然困扰着团结村:峰聚壑连、地广户散、交通落后、产业匮乏,一半的人外出打工,全村1500余户村民将近三分之一是贫困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团结村沉睡千年的土地被激活,旧貌换新颜。
泥巴路变成硬化路,2016年以来建成通组公路23条83公里,群众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客运班车通到家门口;电商服务站建到村头,网货送到家,山货进了城。
方竹笋、中药材瓜蒌、水果、养猪、养牛、养蜂等产业日渐壮大,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往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有了统一品牌——乐耕甜。腊肉、蜂蜜、菜籽油等农特产品走出深山,受到消费者喜爱。
上市公司中天金融集团结对帮扶团结村,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等帮扶项目;搭建发展平台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层层梯田化身游客逃离喧嚣、亲近自然的乐园;民房变民宿,房东成了服务员,既有工资又有租金,年底还分红。
2019年,团结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95元,顺利脱贫出列,祖祖辈辈戴在头上的贫困帽子终于摘掉了。
耄耋之年身犹健。86岁的黄大发仍未闲下来,他给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讲述过往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走一趟视为“儿女”的“大发渠”,琢磨着村里发展的大事……
团结村党总支书记王朝海表示,将继续发扬“政治坚定、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黄大发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力争把团结村早日打造成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翟天雪 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编辑: 匿名
本文网址:http://ycbeijing.com/news/1026909.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匿名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北京资讯报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